鐵質這項微量元素在我們的身體中發揮著多重功能,其中重要的一個就是有助於正常血紅素的形成。
血紅素是一種紅血球內的蛋白質,它能夠結合氧氣,使其能夠從肺部運送到全身的每個細胞,以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供應。
如果我們的身體缺乏足夠的鐵質,血紅素的合成就會受到影響,並導致紅血球無法正常運送足夠的氧氣,進而引發一系列的身體機能等問題。
因飲食不均衡或整體營養攝取不足導致鐵質攝取較少,可見下方鐵質攝取的3大來源,從這些食物或透過補充劑來進行補充。
可能發生於胃切除(部份或全部)、十二指腸切除、胃酸缺乏、患有乳糜瀉或其他上消化道疾病者,因胃酸能幫助鐵質吸收,而小腸上部(十二指腸及空腸)則是主要吸收鐵質的部位,若這些部位有異常將導致鐵質吸收減少造成缺鐵。此外,因植物性鐵質的吸收效率較動物性低,茹素者也常有缺鐵的狀況,務必留意鐵質補充!
血紅素是紅血球中含有鐵的攜氧蛋白,若是血液流失,體內的鐵質自然也跟著減少,可能因消化道潰瘍、腫瘤、痔瘡等原因造成慢性出血,或女性因生理期時間較長、經血量多導致流失較多血液。
女性懷孕期間會增加血液量以供應胎兒成長發育所需,此外,也需要供應胎兒足夠的鐵質儲存,以利於出生後四~六個月使用,若鐵質攝取不足將不利於寶寶成長,懷孕期間應留意鐵質攝取量,衛服部建議懷孕前期、中期,每日應攝取15mg,懷孕後期及哺乳期則為每日45mg鐵(衛服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指出,女性13-44 歲的缺鐵盛行率高達10~20%,顯示國人鐵質嚴重攝取不足。
而當我們的身體缺乏足夠的鐵質時,它可能會向我們發出一系列的警告信號,這些症狀往往不容忽視。
缺乏鐵質可能造成的症狀有:
紅血球負責運送氧氣至身體各處,若缺鐵會影響紅血球的製造,當紅血球不足導致氧氣無法足夠供應給身體組織使用時,心臟會需要更加邁力工作,使得身體長期感到疲勞、虛弱。
當身體缺乏鐵質,心臟會加速打出血液,讓身體能有足夠的氧氣使用,但這樣會導致心臟的跳動變得不規律,造成心悸的現象。
缺鐵造成血液帶氧量不足,會使得肺部呼吸加深、加快,讓身體能吸入更多氧氣,但也造成易喘、呼吸急促的狀況。
紅血球能幫助維持紅潤氣色,缺鐵會導致紅血球的製造不足,血中紅血球的濃度下降,造成臉色蒼白。
末梢循環不佳者常有手腳冰冷的現象。由於鐵質是構成血紅素的重要成份,擁有足夠的血紅素才能維持正常生理機能,保持正常末梢溫度。
美國國家心肺與血液研究所已經指出,在缺鐵性貧血的症狀中常見有頭痛及暈眩等症狀(1,2),偏頭痛的狀況也認為與此有關,儘管詳細機制尚未完全明瞭,但目前的研究多半認為是與鐵質影響血清素、多巴胺等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所造成。
身體缺鐵導致貧血,使各種營養及氧氣無法充足的運送到頭皮,導致毛髮生長狀況不佳,甚至容易掉髮。
指甲為一種角蛋白,如果缺鐵影響生理代謝,將導致指甲蛋白質無法正常合成,會產生如湯匙狀凹陷的現象。
因缺鐵影響身體正常代謝機能,使身體合成蛋白質的過程產生異常,造成白血球和抗體的產生受到影響,所以容易有感冒生病的問題。
以上這些都是缺鐵的表現,而除了上述症狀以外,其他還有許多症狀與缺鐵相關,若你不確定自己是否缺鐵,可以直接透過官方line與咖米醫療團隊諮詢。
因常吃外食、挑食導致日常飲食中的鐵質攝取不足,尤其44歲以下女性鐵質攝取低於建議攝取量(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且有正常月經週期的女性每個月會有血液的流失,更容易產生缺鐵問題。
因植物性來源的鐵質吸收率不佳,且素食者常食用的豆類多含有植酸,不利於鐵質吸收。
因消化道疾病或部分胃、腸道器官的切除導致消化功能不佳,無法發揮正常吸收能力。
嬰兒出生後,體內貯藏的鐵質漸漸消耗,於出生後4個月便須留意從配方奶或副食品中補充足夠鐵質。
女性懷孕期間,因孕育生命需要製造更多血液以供應而足夠營養,需特別留意鐵質攝取,尤其懷孕後期更需增加至每日45mg的鐵質攝取,以確保營養充足;哺乳期間,體內部分鐵質會由乳汁流失,此時還需補充生產時流失的部分,因此同樣建議哺乳婦女應每日攝取45mg鐵質。
因患有消化道潰瘍、腫瘤、痔瘡......等造成慢性出血,導致鐵質流失增加,需加強補充鐵質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的資料,各年齡層所建議的每日鐵質攝取量如下:
鐵的建議攝取量 |
||
年齡 |
建議至少攝取量(mg) | 上限攝取量(mg) |
0-6個月 |
7 | 30 |
7個月-9歲 | 10 | |
10歲-12歲 | 10 | |
13歲-18歲 | 15 | 40 |
19歲-50歲 |
男性10;女性15 |
|
50歲以上 | 10 | |
懷孕第一期、第二期 | 15 | |
懷孕第三期、哺乳期 | 30 |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攝取鐵質超過上限並無益處。
過多的鐵質可能會引發腸胃道不適的情況,尤其對於兒童和年長者。
因此,在追求足夠的鐵質攝取時,除非為在醫師的建議下進行,也應該避免過量攝取。
補充鐵質可以通過3種主要來源:動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鐵補充劑。
動物性食物來源可以攝取到血紅素鐵;而植物性食物來源則只能攝取到非血紅素鐵。
其中,若以食物方式攝取來說,動物性食物的鐵質較容易被人體吸收。
動物性食物 |
每100g含鐵量(mg) |
鵝肝 | 44.6 |
豬血 | 28 |
鴨血 | 15.6 |
豬肝 | 10.2 |
植物性食物 |
每100g含鐵量(mg) |
黑芝麻 | 10.6 |
紅莧菜 | 8.5 |
黑豆 | 7.3 |
紅豆 | 7.1 |
而如果平時較難通過每日飲食攝取足夠的鐵質,也可以考慮食用動物性來源的鐵劑補充品或者是較新型、高吸收率的胺基酸亞鐵(螯合鐵),都是非常好的鐵劑選擇,可以更穩定地補充到營養素。
然而,若想讓補充進身體的鐵質可以更好地被吸收、利用,其實也還有一些小撇步!只需搭配合適的營養素,並且避免同時攝取易影響鐵質吸收的食物,就可以讓你補鐵更輕鬆。
營養素 |
成分說明 |
維生素C |
維生素C能夠促進鐵的吸收,且同時可以幫助非血紅素鐵轉化為更易吸收的血紅素鐵 |
維生素B6 |
有助於紅血球維持正常型態;有助於紅血球中紫質的形成 |
維生素B12 |
有助於紅血球的形成 |
葉酸 |
有助於紅血球的形成 |
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
有添加以上成分的複方鐵劑會是更好的選擇。
食物 |
影響說明 |
茶和咖啡 |
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和鞣酸會降低傳統鐵質的吸收。因此食用茶或咖啡時,建議與傳統鐵質間隔1~2小時 |
鈣、乳製品 |
乳製品中的鈣也可能會稍微降低傳統鐵質的吸收,可以考慮間隔1~2小時食用為佳 |
不過,重要的是若服用的是胺基酸螯合製成的甘胺酸亞鐵(螯合鐵),就能盡量避免以上問題。
螯合鐵中的胺基酸能夠將鐵離子鉗在中間,最大程度地保護鐵,以避免與其他食物、礦物質交互作用。
你也正懷疑自己是否有缺鐵症狀,並且在尋找合適的補鐵食物或營養補充劑嗎?
那就建議可先尋求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再挑選適合自己的補鐵方式,或是也可透過咖米的官方line,與咖米醫療團隊諮詢,讓我們的專業營養師為你提供客製化的營養補充建議!
Melody營養師
12年以上功能醫學、預防醫療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