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Jan, 2024

憂鬱症不是病?關於憂鬱症的常見迷思

前言

某知名網紅的心理諮商筆記課程在網路上販售,造成社會上不小的爭議。

背後就是反映出許多人對於心理疾病的認知,還停留在「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只是心情不好」,才會認為一位接受過多次心理諮商的網紅,就能透過分享自身經驗,來幫助他人改善心理問題...

你們知道嗎?憂鬱症,就是一種疾病,是大腦的化學物發生了實質的變化而影響大腦的神經網絡運行(例如血清素與皮質醇的分泌會發生異常,影響額葉、基底核、下視丘、腦邊緣系統等正常運作)。
 

憂鬱症對於社會的影響

憂鬱症是造成失能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全世界每4秒就有一個人自殺未遂;每40秒就有一個人自殺身亡,而其中,80%都跟憂鬱症有關。
根據WHO報告指出,在COVID-19 流行期間,憂鬱症與焦慮症的盛行率上升了25%, 女性和年輕人尤其嚴重;本身已經罹患哮喘癌症心臟病的人也更容易出現精神疾病症狀。

全球心理健康資源長期短缺,其實至今狀況也沒有改善,心理疾病不管在世界哪個地方都是盛行率高,關注度卻遠遠不及。
根據資料顯示,2020 年各國心理健康方面平均預算花費占比只有大約2%,可見大家對心理疾病的重視仍然遠遠不夠。
 

民眾對憂鬱症認識普遍不足

許多人還是對憂鬱症這個疾病有所誤解。
憂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會導致人們感到悲傷、對事物失去興趣,而且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
「憂鬱」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過的情緒,多數人不會持續處於難過的狀態中;但「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會影響人們的感受、思考以及行為,產生各種心理以及身體上的問題,同時影響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
 

憂鬱症常見迷思

以下就是幾個關於憂鬱症的常見迷思

1. 憂鬱症不算是真正的疾病? 
很多人都以為憂鬱症只是單純情緒低落、沮喪而已,其實憂鬱症是一種腦部疾病,不治療就好不了;拖越久越難治。必須透過藥物改變大腦中相關物質的濃度與敏感度,使大腦的各個部位正常運作。否則會間接導致生理上的衰退、家庭的負擔、自殺的風險。

2. 憂鬱症無法根治? 
90%以上的憂鬱症患者都是可以被治癒的。
急性期需要藥物來控制,等到情況好轉,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到正常的生活。

3.憂鬱症不用吃藥,非藥物方式也能治療? 
非藥物的治療效果十分有限。
運動、飲食、壓力管理等等方式往往都需要搭配醫師的藥物處方才能 #痊癒 以及 #避免復發

4. 吃藥會造成副作用,等症狀好轉時就可以停藥?
自行停藥只會讓治療變得更棘手。
精神科藥物目的是維持「腦功能平衡」需要一到兩週以上的時間,藥物在血中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發揮作用。持續服藥才能達到長期控制的效果。

5. 憂鬱症患者只要多抒發情緒,病情就能好轉?
找親朋好友訴苦,雖然有助於心情的抒發與轉移注意力,但是長期下來卻可能是對病情沒有幫助的做法,甚至可能延誤治療。
憂鬱症病患須透過專業精神醫療的評估、治療與引導,才能發現問題、自我察覺以及調整生活方式,進而提升心理健康。

6. 別在病患面前提到憂鬱症,會讓他們抗拒、病情更嚴重?
「沒關係,這就是憂鬱症。」
必須正向面對疾病,才能解決問題。
許多病患缺乏自我覺察或病識感,無法得知自己的心理健康已出現狀況。
就像作者本身的家人,因為缺乏對憂鬱症的認識,以為自己只是因為生活不美滿而心情不好,結果延誤治療導致長期憂鬱引起的營養不良、肌肉流失、掉髮、喪失行動力等等。反而經過正視及面對自己是罹患「憂鬱症」後,透過藥物治療與專業協助才逐漸改善,最終體態、健康也都恢復到正常水平。
應將憂鬱症視為「可治癒的疾病」,尋求醫療及心理專業協助,加上生活與行為的改變,才能擺脫憂鬱症的困擾。
 

總結

憂鬱症與憂鬱,在一般人眼裡的確不容易分辨,因此身為專業醫療團隊的咖米,希望多讓大眾瞭解,若是有警覺意識,很容易就能接受到治療,而不是去花幾千元購買網紅的心理諮商分享課程。

民眾可以透過憂鬱症量表工具來檢測自我狀況,或是透過咖米小幫手來諮詢專業人士,瞭解自己是否需要接受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否則延遲治療不僅狀況會越來越嚴重,可能導致生理也跟著出問題,更要避免導致不可挽回的憾事。除此,也能夠減輕同居者或照顧者的負擔,讓整個家庭能夠更和樂、幸福。

憂鬱症,是一種疾病,可透過專業治療與協助來改善。所以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讓世界更美好吧!

------------------------
珍惜生命,咖米關心您,若您或您身邊的人需要協助,請撥電話或尋找適當協助:
自殺防治專線:(02)2381-7995
行政院衛生署全國自殺防治中心:點擊前往
珍愛生命打氣網:點擊前往

合法食品業者登錄:A-190451321-00000-3

商業註冊編號:90451321

本公司聘任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 黄沛聲律師

聯絡我們
This product is not registered under the Pharmacy and Poisons Ordinance or the Chinese Medicine Ordinance. Any claim made for it has not been subject to evaluation for such registration. This product is not intended to diagnose, treat or prevent any disease. 此產品沒有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或《中醫藥條例》註冊。為此產品作出的任何聲稱亦沒有為進行該等註冊而接受評核。此產品並不供作診斷、治療或預防任何疾病之用。本網站所載之內容與資訊僅供香港地區消費者參考,並僅適用於香港地區及遵循本地相關規範。© 2024 咖米股份有限公司 Kame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