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最早是1958年在丹麥哥本哈根的疫苗實驗室裡,研究猴子群體中被發現的。
而世界第一例人類病例則是於 1970 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出現。
因此它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病毒)。
猴痘主要發生在非洲中部和西部,通常靠近熱帶雨林,並且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城市地區。動物宿主包括一系列囓齒動物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
可能是由於密切接觸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者的皮膚損傷或最近被污染的物體造成的。
通過飛沫呼吸道顆粒傳播通常需要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這使活躍病例的衛生工作者、家庭成員和其他密切接觸者面臨更大的風險。
另外,猴痘也可以通過胎盤從母親傳給胎兒(這可能導致先天性猴痘)或在出生期間和出生後的密切接觸期間發生。
雖然密切的身體接觸是眾所周知的傳播風險因素,但目前尚不清楚猴痘是否可以通過性傳播途徑進行特異性傳播;也不清楚無症狀者是否會傳播疾病。
猴痘的潛伏期(從感染到出現症狀的時間間隔)通常為 6 至 13 天,但也可以為 5 至 21 天。
感染症狀與體徵可分為兩個時期:
猴痘患者還有可能會引發繼發性感染、支氣管肺炎和敗血症等重症疾病。因為每個人的身體體質不一樣,所以並不是所有猴痘患者都會出現這些情況。
重症更常見於兒童和免疫缺陷者,如果患者本來身體就不好的話,就更容易得重症。嚴重時會致死,死亡率在3-6%,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
大部分人會在有症狀之後的14-21天內消退,但消退後,臉上和身上之前長過皮疹的地方,會留下很多坑坑洼窪的痕跡,並且不會消失。
猴痘屬於正痘病毒,跟之前在全球肆虐的天花是近親。
數據表明,猴痘病毒跟天花病毒的抗原性、生物學特徵和形態結構都非常的相似,甚至連症狀都很像,比如說感染了猴痘病毒跟感染了天花都會出現全身性的皮疹,還有發熱、頭痛、背痛等症狀。
但猴痘病毒跟天花相比,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天花的傳染速度明顯快於猴痘;其次是症狀嚴重程度不同,天花的症狀會比猴痘嚴重的多。
並且感染了天花,是不會出現淋巴結腫大的症狀,但感染了猴痘病毒,就有可能會出現淋巴結腫大的症狀。
猴痘症狀通常無需治療即可自行消退,治療過程中應著重於照顧皮疹,應讓皮疹處保持乾燥,需要時可用敷料覆蓋保護。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牛痘免疫球蛋白 (VIG) 可用於嚴重病例。
此外,一種用於治療天花的抗正痘病毒藥物(tecovirimat,商品名為 TPOXX)也於 2022 年 1 月獲批用於治療猴痘。
避免與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觸,若有必要與患者接觸,須注意以下幾點
1. 靠近患者時應佩戴口罩
2. 避免接觸患者皮膚、皮疹處(若需接觸請使用一次性手套)
3. 定期清潔雙手、用溫水和清潔劑清洗患者的衣服、毛巾、床單和餐具
此外,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所引起的罕見傳染疾病,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接種天花疫苗能提高保護力至約 85 %。
民眾在接觸猴痘病毒前後都可以接種天花疫苗,接觸後4天內接種最好,如果是接觸後4-14天內接種疫苗,可能會減輕症狀,但不能百分百保證不患病。
不過據美國疾控中心表示,天花疫苗並不是終身有效的,天花疫苗只能保護我們3-5年,如果後續還想接種,則需要接種加強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