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Jan, 2022

葉黃素補給教戰手冊

葉黃素玉米黃質都屬於類胡蘿蔔素家族。它們是異構體,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些微不同的化學結構。這兩者在自然界中經常一起被發現,一些富含葉黃素的植物性食物也含有玉米黃質,但通常含量較少。


黃斑變性

黃斑是視網膜中非常小的區域。視網膜是排列在眼睛內部的光敏組織,黃斑位於中心。光線到達黃斑部,黃斑部負責清晰、細緻的視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惡化,導致中央視力喪失。這種情況被稱為與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 (AMD)

如何提高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水平

雖然目前沒有推薦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每日攝入量,但美國驗光協會建議每天攝入 10 毫克葉黃素和 2 毫克玉米黃質。

攝取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飲食可以幫助確保您獲得所需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這兩種營養素都存在於各種食物中,包括綠葉植物和其他五顏六色的水果和蔬菜。但是,如果您的黃斑色素水平較低您可能很難僅從飲食中獲得所需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必須服用含有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高質量保健品,趕緊將葉黃素加入你的咖米盒子!

游離型葉黃素與酯化型黃素差別在哪?
有葉黃素商品廣告會引述文獻,指出游離型葉黃素的吸收率高出酯化型葉黃素達23%,但這篇文獻並不是在比較游離型與酯化型葉黃素的利用率,而是在比較補充不同組合、劑量的葉黃素、玉米黃素(zeaxanthin)與內消旋玉米黃素(meso-zeaxanthin)後,這些營養素於血中含量的差異。因此用這篇文獻佐證不同型態葉黃素的吸收率並不適當

而真正在探討葉黃素吸收率或利用率的研究,結果是不一致的!美國伊利諾大學在2002年做出的人體研究,發表在知名的《營養學期刊》中,發現攝取酯化型葉黃素的受試者,血液中葉黃素含量是游離型葉黃素者的1.61倍,且研究也顯示約78%受試者對酯化型的吸收率都優於游離型。

在2011年歐洲食品安全局的文獻中甚至指出「這兩者的生物利用率是相似的!」(As lutein from lutein esters is bioavailable to an extent similar to the bioavailability of lutein itself)。因此,目前針對游離型和酯化型並未有定論,所以並不要過度相信游離型優於酯化型葉黃素

 

其實,無論攝取哪一種型態的葉黃素,對人體都會有幫助,最重要的應該是「攝取量」。

(葉黃素的建議攝取量為6~30毫克間)